2020書單

Sean Huang
Mar 14, 2021

--

拜Covid所賜,去年真的多了好多時間看書寫文章。比較習慣是一篇文章寫了幾本書,但現在要列書單剛好可以把文章對著書放上去。

  • 大分流
    內容算是偏理論多些,但已經是把這些學術論文研究寫的很平易近人了。對我來說除了內容裡提出的分析工業革命東西分流的理論架構極具說服力之外,盡可能使用史料來建構統計數據、證明理論的研究方法也是別開生面。
  • 博物誌
    算是挺新鮮的文體和敘寫內容,所謂﹂城市筆記」,每篇一兩頁的小故事配著插圖。雖說不是特別精彩,但有些故事讀起來也饒富趣味。
  • 等待
    在漫長等待後,那終於降臨的結局已經被歲月和經歷磨損的不是你認識的模樣了。哈金的這本小說就在敘寫這樣一個故事。顛簸時代和無窮盡的社會壓迫,縱然憧憬仍一息尚存,現實、歲月、記憶、愛戀與關係終究被時間輾碎。
    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好湊上開始追浪漫韓劇的時候,把寫現實的小說和寫童話的連續劇放在一起看也挺有趣的
  • 流年物語
    在情節、文字、敘寫方式上都算挺不錯的小說。流轉繞折三代的故事、用不同視角、各種器/動物和人物交雜的敘事主體,拼湊出錯誤與悲劇在世代間鏡射、愛恨與遺恨在關係拉扯間映照出複雜無解的糾纏。盤根錯結的有如蛛網般鎖住身陷於時代與社會中無奈的命運。
  • 比霧更深的地方
    從《你不相信的事》開始就挺喜歡張惠菁的文章,之前看她捲入南故宮弊 案避走中國的新聞還覺得挺可惜的。等到這本新散文以後,果然還是一樣在開頭幾篇的句子就夠打入我心底,在離鄉多年以後的回望、心中的底蘊。
  • 巫言
    其實這本書前些年就看了一半,但一直沒看完。上半年看了侯孝賢、王家衛的幾部電影與李屏賓的《乘著光影去旅行》記錄片之後,又拿起這本書來看。有了這些影象打底,似乎更能讓在朱天文文字裡的輪廓、光影現形。而讀了朱天文之後,電影裡的光影色彩,在恍惚的美感之外似乎也多了一點落地現實的底氣。
  • 李維史陀 — 實驗室的詩人
    當初其實買的有點不明究理,可能比較想買的是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想看他怎麼敘寫田野筆計的。但看完這本以後卻意外的收穫了許多人類學與結構主義有趣的理論。用傳記的手法寫起來讓閱讀不會太吃力,除了看看有趣的田野記錄之外,把它當人類學的入門簡介也不錯。對結構主義的了解,我覺得是挺有幫助的。
  • 遺恨
    今年讓我看到最放不下來的小說大概就是這本了。寫上海或香港的小說家,從張愛玲、王安憶到鍾曉陽都特別吸引我。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這本書因為《自由的窄廊》拿中國當反例、作者又稱讚了一下台灣而變的很紅。但真要想了解作者所建構出的這個理論架構的話,就是別去看那些台派網紅的文章,基本都是誤導。這本和《大分流》對我來說都算是挺開啟新視野的書。它透過各種不同的政治制度發展和比較來一步一步建構出完整又有解釋力的分析架構與結論,連歷史記敘的部分都是頗為精彩。
  • 獨行在邊境
    之前只是追蹤作者的粉絲頁,買了本書回來看以後,發現對她記錄旅行的心境和文字真的是非常有共鳴。在旅途上的凝視、對原生地的回望、對偶遇與長遠關係的觸動,讀來都是心有戚戚焉。
  • 明朝
    這本書翻開第一章很令我驚豔,但最驚羨的似乎就停留在開頭了。用人工智慧仿生的視角來敘寫明清的藝術創作、文化、到政治景況是個有趣的切入點,擷取巨量資料後的文明再現也是讓人期待的故事架構。但後面的敘寫和開展,古今的跳躍重疊映射我讀來是覺得乏善可陳。情節的吸引力勉強足夠到把書看完,但像遠遠看去一幅色彩繽粉構圖豐富的畫,貼切上去看發覺油料混雜堆疊、細節泥濘不堪。
    不過剛巧在看這本書的同時也去看了格杉磯郡立美術館的仇英展,也算個不錯的參考資料。

--

--